王族長篇小說《零公里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
(通訊員 胡金媛)4月13日,王族長篇小說《零公里》研討會在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館舉行。研討會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,長江出版?zhèn)髅焦煞萦邢薰尽㈤L江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。
出席研討會的有中國作家協(xié)會黨組成員、書記處書記李一鳴,中國出版協(xié)會理事長鄔書林,中國出版協(xié)會副理事長、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,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蔡靜峰,湖北長江出版?zhèn)髅郊瘓F、長江出版?zhèn)髅焦煞萦邢薰军h委書記、董事長黃國斌,湖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、出版處處長周鳳榮,長江出版?zhèn)髅焦煞萦邢薰军h委委員、副總經(jīng)理章雪峰,長江出版?zhèn)髅焦煞萦邢薰境霭鏄I(yè)務部部長黃嗣,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陳福民,《文藝報》前總編輯梁鴻鷹,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、中國文字著作權協(xié)會會長柳建偉,中國新聞出版?zhèn)髅郊瘓F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馬國倉,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,《中國作家》主編程紹武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創(chuàng)研部副主任李朝全,《文藝報》副總編輯劉颋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創(chuàng)研部副主任納楊,《光明日報》文化周末主編饒翔。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尹志勇、副社長康志剛參會,本次研討會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陽繼波主持。
小說以駐守在葉城新藏線零公里處的阿里軍分區(qū)汽車營的軍人為描寫對象,成功塑造了營長李小兵、教導員丁山東,以及肖凡、卞成剛、田一禾等可敬可愛、質樸而崇高的軍人形象。他們在昆侖山執(zhí)行任務期間,克服了風沙侵襲、高原反應、大雪嚴寒等諸多困難與艱險,在“天路高原”打造出一支堅不可摧的“昆侖鐵騎”,在“生命禁區(qū)”譜寫了一曲英勇無畏的戍邊壯歌,展現(xiàn)了當代軍人的風采,謳歌了他們保家衛(wèi)國、忠誠擔當、無私奉獻精神。
蔡靜峰、黃國斌代表湖北出版界對各位嘉賓表示了歡迎與感謝,從落英繽紛的武漢來到花期正盛的北京,不僅感受到了春天的欣喜與活力,也希望能在春天播種下更多出版的種子,秋天收獲豐厚的果實,湖北出版事業(yè)更上一層樓。
郭義強表示,《零公里》題材獨特,作者聚焦于昆侖山汽車營這一群體,以飽滿的情感投入到他真實的軍旅生活體驗之中,展示了軍人不怕犧牲的愛國愛軍之情,感人至深的戰(zhàn)友情,對親人群眾的愛護之情。在每章重點寫一兩個人物的同時,又讓章與章之間的情節(jié)、人物彼此勾連貫通,整體結構渾然天成。
鄔書林表示,小說發(fā)表以來好評如潮,不僅得益于《零公里》題材動人心弦,與人民、時代同呼吸共命運,也因為我們民族長期以來崇尚英雄、擁護英雄的傳統(tǒng),《零公里》從普通軍人入手,寫出了當下英雄和平戍邊,有煙火味人間味的軍營生活。作者創(chuàng)作手法和語言可圈可點,把西北人的豪邁融入了作品的脈搏之中,在粗線條大手筆的框架下,作者精心打磨反復修改,寫出了一群最可愛的人,最可敬的人。
李一鳴表示,《零公里》是一部泣血之作、鑄魂之作、禮贊之作,更是軍旅文學史上一次寶貴的藝術探索。作者既呈現(xiàn)大的歷史截面,也呈現(xiàn)小的生活細節(jié),如同光與影的融合、聲與形的組合。將人物與國家、時代、歷史、使命發(fā)生關系,既有具體可感的形象,又是大時代的剪影與號角。在虛構與非虛構的處理上,作者以非虛構的真實軍旅生活,融入虛構的情節(jié)與人物塑造,為文學史貢獻了一群鮮活的昆侖軍人群像,他們在生命禁區(qū)高揚著忠誠、無畏與奉獻精神,展現(xiàn)了動人心魄的中國形象與撼天動地的中國力量。
陳福民表示,《零公里》是一部體現(xiàn)了題材之重與語言之輕的小說,任何語言在這樣真率、深厚的題材面前都顯得輕。作者筆下的人物就如同我們的兄弟姊妹,他們的悲歡喜樂與我們同在,沒有人是主人公,也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中心人物,這是近年來軍旅創(chuàng)作中難能可貴的,直面真實的作品。
柳建偉表示,《零公里》是新寫實主義在當下又一次重新煥發(fā)活力,現(xiàn)實主義源遠流長,是長篇小說永不枯竭的來源。《零公里》有著現(xiàn)實主義雕刻生活的魔力,但它不同于巴爾扎克的復雜塑造,《零公里》如同浮雕一樣,是在軍旅題材背景上浮出了石頭般堅硬的質感。《零公里》是一次超越,也是下一屆“五個一工程”獎有力競爭之作。
梁鴻鷹認為《零公里》各個章節(jié)的細節(jié)處理既有象征意義,也極為動人。界碑、留守處、新藏公路、昆侖山作為軍人精神的象征貫穿了全文,也串聯(lián)起了田一禾、馬靜、李鵬程、李小兵、李大軍、肖凡等人的精神世界。一聲鳥叫,一串羊蹄印,三棵樹,在我們看來如此常見,在書中又如此驚心動魄,這些細小的筆觸于細微處突出了人物的氣質與個性,又推動了全書的情節(jié)與人物命運。
馬國倉認為《零公里》是一部邊塞油畫般的作品,書中描寫了蒼茫大地、漫漫邊關,昆侖山上,屹立著像紅柳一樣的軍人形象,色調濃烈,線條分明。馬國倉結合自己在高原的真實經(jīng)歷,講述了邊疆戍邊軍人的艱辛,再一次向作者表示了自己的敬意。
作者王族介紹了這本書的緣起和成書過程,提及此書,作者回憶起了自己軍營崢嶸歲月,滿懷感情地說道:我在阿里當了三年的汽車兵,從第一天進入汽車營,到離開軍營,這片土地,這些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。時隔三十多年,我拿起筆寫下了《零公里》,寫下了這段難以忘懷的歲月,感謝各位的批評與鼓勵。
此次研討會三個多小時的討論中,各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、不同層面對《零公里》做了深入討論。大家一致認為,《零公里》書寫了汽車營這一英雄軍人群體,他們守邊疆、衛(wèi)國門,把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拋灑在了昆侖山上。界碑邊,有他們無畏的身軀;新藏線上,有他們日夜奔波的身影。小說力圖喚醒我們心中的英雄情懷,喚起我們對理想主義的信念,是一部無愧于時代、無愧于人民的英雄之書。